 |
欄目導航 | |
| 綠化公司 |
|
 |
<< 養護管理 >> |
|
|
| |
草坪病害的預測就是在認識病害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流行規律為基礎,在歷史資料(經驗)和現況監測的支持下,對一定時限后病害發生趨勢和未來狀況進行推測和判斷。草坪病蟲害發生種類的分析 根據10多年草坪病蟲的調查資料分析,初步確定危害我國草坪病害的主要有40余種,可分成4種類型: 1.分布廣、危害重、幾乎年年發生、防治難度大的: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鐮刀枯萎病、狗牙根春季死斑病、壞死環斑病、全蝕病等; 2.局部發生,危害較輕時造成葉枯,重時造成根腐、斑禿的:翦股穎赤斑病、早熟禾溶失病、高羊茅葉斑病、離蠕孢葉枯(根腐)病、彎孢葉枯(根腐)病、炭疽病等; 3.經常發生、較易防治的葉部病害:銹病、黑粉病、白粉病等; 4.其他:紅絲病、褐條斑病、灰斑病、仙環病、粘霉病等。 病害預測依據和方法 1.褐斑病流行預測的主要理論依據和預測方法 ①病害田間流行動態全過程呈S形曲線,分為4個階段: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為發病始期,田間呈零星病點分布;6月底至8月上中旬為病害激增期,病點迅速擴大成病斑或病區,草坪出現明顯的枯草區;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為病害衰退期,病害擴展緩慢或趨于停止;9月中旬以后為病害終止期或病株恢復期,10月初病斑枯草區已完全恢復。②氣象因子:當土溫達到15℃至 20℃,菌核開始萌發,此時為第一次用藥時間。病害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1℃至32℃。夜間最低溫在21℃以上,白天最高溫在30℃左右,連日相對濕度超過80%(或葉面濕時至少連續保持48小時以上),病害可能大發生。因此,監測6月至8月溫度、濕度和降雨3個氣象因素,可作為預測褐斑病流行的重要依據。③不同草種和同一草種的不同品種,對褐斑病的抗病性表現不同。④土壤中氮肥水平越高,褐斑病越重;土壤貧瘠、肥力水平低時,植株長勢弱也易感病。在褐斑病易發生的夏季,適量增施磷肥、鉀肥、硫銨對褐斑病有較好的抑制作用。⑤大量田間調查和試驗結果證明,植株密度過大有利病害發生。⑥修剪高度和次數、土壤 pH值、灌水時間和次數等與植株生長狀況相關的管理措施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病害的流行。此外,還可結合是否嗅到發霉的氣味,或采用物候法進行預測。 2.腐霉枯萎病流行預測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易發生腐霉枯萎病,人為水的管理和溫度、濕度、降雨是影響腐霉枯萎病流行的主要條件。當白天氣溫大于30℃,夜間最低溫超過20℃以上(曾發生過腐霉枯萎病的草坪夜間溫度不低于18℃),至少持續14個小時的相對濕度不低于 90%時,腐霉枯萎病就可能大發生。監測6月至8月上述氣象因素,是預測腐霉枯萎病的重要方法。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強對低洼積水、偏施氮肥、生長茂盛稠密草坪的監視。 3.夏季斑病流行預測的主要理論依據和預測方法①氣象因子:病菌在春末土壤溫度達到18℃至20℃時開始侵染(當5厘米土溫度達到18.3℃時),北京地區在6月中旬左右,此時為第一次用藥時間。病害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8℃。當溫度達到30℃至35℃時,癥狀最嚴重。七八月份的高溫、高濕、降雨(包括頻繁淺層灌水)是夏季斑病流行的重要氣象因素。②草種間以草地早熟禾最感病,而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種間抗感反應也很明顯。③夏季草坪修剪越多、留茬越低,病害相對就重;反之就輕。④其他養護措施:堿性、干旱、緊實板結、經常踐踏的土壤發病重;排水不良、頻繁的淺灌溉或過多灌水病害;不當的施用除草劑、速效氮肥等也會加重病害。
|
|
| |